大明镇海王 - 第2060章,实干才有前途
“杨一清,你说说。”
弘治皇帝接连让两个朝廷重臣滚蛋回家养老去,也是让朝野上下的官员一个个都心惊胆战起来。
当官不容易啊,尤其是在大明朝想要当官只能够考科举,这很多大臣都是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才考上的,这头顶上的乌纱帽来之不易,谁都不想就这样轻易的丢了。
其实下去历练、历练也好,不就是走个过程嘛,反正大家其实都已经默认了现在的规矩了,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。
无非就是去地方历练一番,走个过程,该升职还是要升职的,不管如何,都是要比其他官员要更快很多的。
没必要为了这个事情跟弘治皇帝死杠,这弘治皇帝难得提一件事情,也不是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情。
不就是改下翰林们以后的发展道路嘛,总归来说,这大明朝廷的重臣以后还是出自他们这些翰林院的翰林。
“陛下所言有理!”
“这一次的疫情确实是暴露了很多的问题,适当的去历练也是好的,多知晓百姓疾苦,对于官员来说也是好事。”
“更何况连太子都是从知县、知府、布政使一步步的在历练,大家也都该学习、学习。”
杨一清自然是聪明人。
“嗯!”
“说得好,太子原先是什么样的,大家相比也都知道。”
“但是现在太子经过了历练,已经成熟了很多,翰林院的翰林们,作为我们大明的重要储备人才,自然也是要多加历练,不仅仅要有才华,而且还要有治国安邦之能力才行。”
弘治皇帝笑着点点头,然后看了看杨廷和说道:“杨廷和,你说说看。”
“陛下和诸公所言有理。”
“臣也以为应该进行历练,知晓地方的情况,体察百姓的疾苦。”
杨廷和心里面一千万个反对,但是嘴上却是不能反对。
他熬了十多年前才重新来到朝堂,得到了天子的重用,他可不想就这样回家养老啊。
所以即便是不支持,但也要表示支持。
他的心里面很清楚守旧派的大本营就是翰林院,这些翰林们不需要什么太多的考核,升迁都是可以非常快速的。
可是一旦下放到地方去历练的话,他们就要和地方的官员一样参与考核了,每年的税收增长情况、人口增长情况、道路修建了多少等等。
这些都硬性的指标,如果想要升迁那就必须要干出一些业绩来,这自然而然的也就慢慢的变成了实干派的人了。
这对于守旧派来说,肯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了。
但天子的意思就是这样,他也没有办法,更何况群臣们还不是一条心,还有实干派的官员在支持,没办法说像以前一样,群臣齐声反对,纵然是天子也要收回自己的旨意。
“嗯,那此事就这样定了。”
“从今以后,翰林院的翰林都必须要去地方进行历练,只有表现优异者才可以成为朝廷重臣。”
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,随即扫视一圈将此事给定下来。
群臣有人反对也没有用,朝中的主要大臣都没有意见,少数人有意见也是毫无作用的,惹毛了,直接让你回家养老去。
“现在吏部尚书、礼部尚书、礼部左侍郎、山东布政使、南直隶布政使等诸多重要的职务都已经空缺出来,必须尽快补上才行。”
“韩文~”
弘治皇帝看着群臣,想了想又说道。
“臣在!”
听到弘治皇帝喊自己,韩文连忙站立出来。
“现在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着,暂时由你来兼任,这一次就由你来拟定相关的人选名单。”
“臣遵旨!”
韩文一听,连忙恭敬的领命了。
“退朝!”
随即弘治皇帝大手一挥,也是懒得在这里浪费时间了,直接退朝闪人。
群臣见弘治皇帝离开,这才缓缓的推出金銮殿,一个个面色凝重,皱着眉头。
等出了金銮殿之后,有很多的大臣都纷纷的赶紧去巴结起韩文来。
当然,韩文本身就是内阁首辅,平时就有很多的大臣巴结,但现在巴结的人更多了一些。
因为这一次的人事变动非常大,空出了几个重要的关键性位置。
吏部尚书、礼部尚书、礼部左侍郎这三个位置可都是尚书侍郎的位置,尤为关键和重要,一旦可以做到尚书侍郎的位置上面,那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所以有很多人都去巴结着韩文,想要让韩文帮忙把自己给推到这个位置上面去。
此外,山东布政使和南直隶布政使,以及两省的按察使、俭事、知府、知州等位置,也是空出了一大把。
这以后翰林院的翰林们又都要到地方去历练了,这两省可都是好地方啊,都是大明本土的身份,并且还都是富庶、平原之地,很容易都干出业绩来的。
可比黄金洲、澳洲、黑土省这些地方好太多、太多了,能够到这些地方去历练的话,那也是很不错的。
所以也是有一大批的翰林们围着韩文在哪里巴结着,希望韩文能够赏识自己,派自己到这些地方去历练。
“真是一群墙头草!”
梁储看着那些围着韩文转的翰林们,都忍不住鄙视道。
“都不容易啊,几十载寒窗苦读才中了进士,进了翰林,这自然是希望能够步步高升,位极人臣了。”
“现在制度改了,风骨也就丢了。”
杨廷和笑了笑感叹道。
以前翰林院的翰林,那可以说是大明最牛的存在了,天大地大,翰林院的翰林们最大,连天子都不怕,也都干顶撞,恨不得喷天子一脸唾沫,这样才显得自己铁骨铮铮。
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,没办法吐天子一脸唾沫不说,这以后还要看着吏部的脸色了,想要升迁可没以前那么容易了。
“杨公,你还笑得出来。”
“这以后我们守旧派怕是要势力大减了,这实干派又要压过我们了。”
梁储无奈的摇摇头,这个杨廷和,这个时候竟然还笑得出来。
“这样其实也挺好的。”
“国家大事也不能真的由一群只会写文章的人来决定,有时候也还是需用那么一些人去做一些实事的,否则我大明也不会有今日之强盛局面了。”
杨廷和笑了笑说道。
梁储听着他的话,再看看他一眼,这杨廷和到底是什么意思啊。
另外一边,众多的翰林们聚在一起,一个个愁眉苦脸的讨论着以后下地方历练的事情。
“这每一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,在我们大明本土的十三省,这自然是更容易干出业绩的,以同样的修路来说。”
“这北直隶和贵州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,北直隶要修条水泥公路是很简单的事情,都是一马平川的,修起来简单、资金也少,关键是北直隶这边富庶,随随便便都能够筹集到足够的银两来修路。”
“但是在贵州就不一样了,贵州这边道路崎区,山地险要,修建道路就非常的难,而且耗费的资金还非常巨大,很难筹集到足够的银两,只能够靠朝廷的拨款。”
“所以啊,这去地方历练的话,最好的自然是还是本土附属的省份。”
“听说去河中、黑土、南云、西域这些省份也是很不错的,这些身份的人口增长非常快速,这一块可以拿不错的业绩。”
“唉,这好好的,我等清贵的翰林竟然要去地方历练,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去了地方要做些什么呢。”
“其实也就是那样,无非就是要抓税收、人口和基建这三块,多收税、多鼓励生育、多修路和水库什么的就不会错了。”
“那个童瑞知道吧?”
“知道,河南布政使嘛。”
“他就是靠着修河提干出业绩,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都让给全修了新的河提,这一次北方干旱,他有趁机去清理黄河河道的淤泥、河沙,直接将黄河的河道都给挖低了好几米。”
“因为修河提修出了成绩,以前的时候就很得刘晋赏识,所以一步步的做到了布政使的位置,估计这一次可能要当尚书了。”
“这修河道也可以?”
“是啊,这修河道和治国安邦有什么关系,自古以来治国安邦都是要靠读书才行啊,这修河道也只是一时、一地有作用而已。”
有翰林很是疑惑的说道,在他们看来,这治国之道嘛都在圣贤书里面,按照书里面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,修个河提、河道而已,根本就没有什么。
“这就实干派的人观念和思维了,他们觉得一个人所能够做的事情是有限的,当一个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,合起来的时候整个社会和国家就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“这童瑞在河南修河提、疏通河道,可能只是那一段黄河,但如果各地的官员都能够如此的去做的话,整个大明就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“这以后啊,大明的道路更多、更宽敞、这河提也不容易决堤、黄河不容易泛滥,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,无数件小事汇聚起来的时候,,整个大明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了。”
“他们的信条是实干才有前途!”
“原来如此,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向他们学习、学习了。”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